古浪县委编办挖潜编制资源 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古浪县委编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建立健全编制资源动态调整机制,促进编制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古浪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坚持改革创新,盘活编制资源存量。坚持向创新理念要编制、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加强管理要编制,精简盘活存量,整合储备有限的编制资源。一是创新管理,建立编制资源“蓄水池”。转变以往核增下达编制的理念,将全县事业编制总量内现有空缺编制进行全面统筹、集中管理,破除编制“一核定终身”、分配之后部门单位所有的观念。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县直事业单位编制“蓄水池”的实施意见》,建立县直事业单位编制“蓄水池”,专门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解决民生项目人员入编等,最大限度激活编制资源,更大力度释放编制存量,有效破解“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矛盾,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编制资源保障。二是积极争取,扩充编制资源总量。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争取省市下达村党组织书记专项编制。认真落实“组团式”帮扶单位编制保障要求,专门用于引进急需紧缺卫生医疗人才和教育人才。三是深化改革,精简收回编制资源。结合党政机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加大小散弱及同质同类事业单位撤并整合力度,核减收回职能弱化、任务不饱满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打破编制分配之后部门所有、单位所有模式,推动编制资源在部门间动态调整,优先保障农业农村、招商引资、教育、卫生等方面工作需要。
二、坚持统筹调剂,服务保障全县中心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重点行业和民生领域机构编制保障力度,确保县委、县政府的“指挥棒”指向哪里,机构编制资源就投向哪里。一是“减上补下”,充实加强基层一线。综合分析各乡镇服务人口、产业布局、工作力量等因素,积极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通过“减上补下”方式,有效破解了基层人少事多、工作力量薄弱等难题。二是强化保障,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结合党政机构改革,立足全县发展实际和需要,为更好服务保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机构限额内组建县营商环境建设局,设立县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聚焦重点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以及各类民营企业投资项目需求,设立县工业项目代办服务中心,为工业企业帮办代办项目备案、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实现企业“只跑一次路、只进一扇门”的目标。三是完善机制,推动编制资源循环使用。在保证编制总量只减不增的前提下,健全完善编制周转使用机制,按照“动态调整、循环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原则,从县直事业单位编制“蓄水池”中给县医疗卫生系统周转使用全额事业编制,为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编制资源保障。同时为有效化解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后超出达标编制外中小学教职工问题,从县直事业单位编制“蓄水池”和公办幼儿园空缺编制中给中小学周转使用全额事业编制,全面保障中小学用编需求,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优化管理,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建立健全编制资源管理机制,把规模控制在合理、可持续的范围内,持续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一是强化监测分析,精准投放编制资源。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对机关事业单位核定编制数、空编数、领导配备情况、退休人数、人员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研判,按照“精打细算、保障重点”的原则,统筹考虑县直部门(单位)工作运转实际,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部门和重要领域精准投放编制资源,保障全县重点工作任务高效落实。二是严格用编审核,及时补充干部队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摸清全县编制资源空缺情况,积极配合组织、人社等部门加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切实把编制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对医疗卫生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不受预留10%空编的限制,优先保证医疗卫生单位引才需要。对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不受预留10%空编的限制,空编即补,满编运行,基层干部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活力不断增强,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三是探索“县编乡用”,夯实基层基础。结合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加强乡镇党委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职责,除公安派出所外,其他县直部门派驻机构人员以乡镇管理为主,纳入乡镇统一指挥协调,明确派驻机构人员依托乡镇开展工作考核,相关负责人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乡镇党委意见,赋予乡镇工作考核权、任免建议权,实现编制由县级统一管理,人员日常管理由乡镇负责,进一步充实基层工作力量。